《粉墙黛瓦,大屋人家》里的瘸婆勤劳、朴实、善良、识大体、顾大局,她深沉而厚重,含蓄而内敛的爱感人至深。而我的外婆,她给予的爱在一个个红桃粿里藏着,温暖了我的心。
书中的“瘸婆”是家族中一位身体有点残疾,但内心无比美好的乡村女性形象。小妹妹香豆不小心走进了瘸婆的世界,她成为了一座桥梁,让瘸婆走进家人的生活。瘸婆是一个守护者,也是一块“试金石”。大家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“善”与“恶”,从而通过自省,慢慢地建立起了良好的家庭关系。印象最深的是文中的瘸婆会干很多家里的活,香豆的裙子撕破了,瘸婆帮她缝补,一双巧手还会绣出满裙摆花纹。我的外婆跟书中的主人公——瘸婆一样,是一位沉默做事、默默为家庭付出的人。她是一位传统的潮汕家庭主妇,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爱与奉献。
我的外婆和书中的瘸婆一样,能给人一种温馨、安宁的感觉。她是典型的潮汕妇女,是我眼里“对神仙说话最多的人”。每逢农历初一、十五、佛诞、观音诞、妈祖诞、拜灶神等年节,外婆总会提前几天折好那颜色红中带金的纸“金元宝”、买好香烛、檀香,检查莲花灯、贡品碟子是否完好,生怕有一丝瑕疵,会对神明不敬。到了祭拜的前一天,做粿就更加有趣了,年节祭祖拜神,少不了好看的糕粿,不同时节还要搭配不同的糕和粿呢!从和面时加多少面粉、多少水,到捏多大面皮、放多少馅料,再到上锅时蒸多久、选择“文火”还是“武火”,每一个步骤,外婆都拿捏得非常准确。经验丰富的她总会先把粉红的诱人的红桃粿供奉给神明,再给家人们品尝。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红桃粿,引人食指大动。她手把手教我把糯米饭、切成丁的湿香菇、虾米、切成丁的鸡内脏、炒香的花生仁、蒜末下油爆炒,再按一定的比例调味后做馅,然后把梗米粉蒸熟后冲开水,调入一点叫做“红花末”的天然色素,再上蒸笼蒸熟做面皮,最后两婆孙合力制作成一盘又一盘美味的红桃粿。我总是在刚出锅时忍不住探出手来,猛地扒拉一个红桃粿往嘴里塞,一边龇牙咧嘴地大叫“烫”,一边不好意思地讪笑。外婆总会温柔地给我擦拭嘴角,摸着我的头说:“都是你的,别急。”她招呼全家来品尝美味,慈爱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。只要全家围坐在一块,她总会在旁幸福地笑着,仿佛那红桃粿是她给家人们最好的东西,仿佛这一刻就是她最快乐的时光。
外婆告诉我,过去传统的潮汕家庭,男人们经商、到“南洋”挣钱、耕田、上山砍柴、下海捕鱼;女人们做家务、绣花、养家畜、钩花、做粿、带孩子和赡养老人。肩负重任的外婆是家里的重要人物,上至求神拜佛的精神需求,下至我们三代人的衣食住行都依赖她,她是我们的“灵魂人物”。她经常记挂我和弟弟的吃饱穿暖、学习进度,所以祈求神灵保佑、祖先保佑就是她特有的念叨和爱的表达。妈妈和舅舅、我和弟弟就在外婆和神明的“庇佑”下健康成长,妈妈曾说过,这是一代又一代的传统传承,只要外婆能获得心灵的寄托,那就是我们的“福气”。我似懂非懂地想着,原来外婆对家庭、儿女和孙辈的爱,就藏在一次又一次的“与神仙对话”和红桃粿的美味里呀!
香豆愿意与瘸婆分享吃食,哪怕是她手上唯一拥有的。她显得那么小而单纯,却用那暖心的细节和行动给予了他人温暖。与小香豆比起来,我似乎做得还不够,香豆是我的榜样!未来,我将会跟外婆一样,把爱和善良给予身边的人,温暖每一个人。
“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”,我在红桃粿上感悟到外婆给予的爱和温暖,也获得了爱人的动力和力量。
指导教师:周敏
编者注:本文为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 庞欣(五年级)投稿作品,文责自负。